2019年12月25日,“2019深圳市叶选基公益基金会科技文化进校园巡讲”活动在我校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位梦华老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地球两极与人类未来》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李炜豪副校长主持。参加活动的还有:深圳市叶选基公益基金会的靳囡囡秘书长、位梦华老师的夫人等嘉宾,学校校友会饶松浪秘书长等工作人员,学生科彭伟科长、陈辉副科长以及高一全体班主任和学生共1500多人。
位梦华老师结合其丰富的两极考察经历,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积极向上的姿态向师生们介绍了为什么要爱国、地球的唯一性,南极北极的异同及其重要性(气候变化的控制器、全球战略的制高点、自然资源的宝库、科学研究的天堂),温室效应的影响,以及在南极北极考察的经历与感悟等内容,启迪同学们要爱父母、爱母校、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的地球母亲!讲座视角独特,内容引人深思!
位老师的讲座,信息丰富,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学术与实践、科学与人文、图片与视频、人与自然、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探险考察与人性反思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位老师的讲座,既是科普讲座,又是人性展现;既有现实描述,更有问题反思。
听了位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地球,特别是更深刻地认识了地球两极与人类未来的密切关系。也学到了一些科学方法、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拓展了兴趣,开拓了视野。同时,我们也深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全球意识的启发、“天人合一”的熏陶。通过讲座,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提升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位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讲座结束后,学生依依不舍,围着位老师交流、签名。位老师用“孩子们,我在北极等你们!”与同学们约定,激励同学们立大志向,刻苦拼搏,实现理想!
【专家简介】
位梦华,科学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中国自然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进修,1982年随美国考察队进入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
1991年独闯北极,进入美国阿拉斯加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中国人。
1994年与浙江电视台合作,进入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挪威和芬兰北极地区,拍摄了20集电视专题片《世纪传递——北极探秘》,是第一部用中国人的视角、由中国人拍摄的北极纪录片。
1994年,美国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颁发奖状,对位梦华在中国人和爱斯基摩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位梦华成为接受爱斯基摩自治区政府正式书面嘉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5年,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进入北极中心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是第一个率领考察队到达北极点的中国科学家。
到2005年,共9次进入北极进行科学考察,两次携夫人在北极越冬,在北极工作了3年多。是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的科学家。
在科学考察的同时,位梦华还潜心思考和研究怎样把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用文学的语言和手法把科学的精髓演释出来,使读者既能学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念,科学思维,又能受到文学的熏谈,得到艺术的享受。到2018年,已经出版了105部科普专著。其中,位梦华主编的《神奇的北极》丛书一套六部,荣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被科学家推介为20世纪科普佳作。《最伟大的猎手》一书被评为改革开放20年来的科普佳作。位梦华的科学散文集《从北极到夏威夷》,由首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评选为2000年度十大科普好书之一。科学散文《旅鼠之谜》,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初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地球的两顶白帽子》被苏教版编入三年级语文教科书。《气候的威力》,《冰川的风格》,《伯格曼法则在北极》和《远征北极点》等科学散文,被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或者辅助读物。
【深圳市叶选基公益基金会简介及其在梅州开展公益活动安排】
叶选基先生,广东梅县客家人。受父亲叶道英、伯父叶剑英的影响,继承了父辈乐善好施的美德,在少年时代树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思想情怀。2015年,叶选基先生病逝,遗孀高雅女士为延续先生心系天下之精神,于2018年11月发起成立了“深圳市叶选基公益基金会”。
该基金会将本着诚信、宽厚和富有远见的处事原则,“资助和培养一批自强不息,心系天下的阳光少年”。 鉴此,将首先专注在梅州开展一系列教育相关的公益活动,引进国内外优质科技、文化、艺术等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德智兼备、身心健康地走向未来。
该基金会于2019年12月20日--27日期间到梅州市开展此系列活动。旨在梅州地区中小学学生中:通过对祖国传统书画艺术作品的赏析,进行美誉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与文化综合素养的作用。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