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科学兴趣
高一校区大埔研学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秋日好光景,研学正当时。为充分发挥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德育工作扎实有序开展,高一校区于2023年11月25、26日两天分批组织1200多名学生参加“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科学兴趣”的大埔研学实践活动。
参观三河坝纪念馆,缅怀革命烈士功绩
早上7时40分,参与研学实践活动的师生整装待发,随即有序登车前往首站目的地——大埔县三河镇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三河坝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交汇处,是粤东水路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96年前,三河坝战役在此打响,八一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中以一敌十,英勇无畏,坚守了三天三夜,保存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彰显了将士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到达纪念园门口后,大家拾级而上,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前。在阳光照耀下,朱德同志题写的碑文熠熠生辉。同学们重整着装、神情肃穆,在庄严耸立的纪念碑前肃立默哀,鞠躬致意,表达对革命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大家认真聆听工作人员介绍三河坝战役的革命故事和涌现出的众多杰出英雄人物事迹,学习了革命历史,感悟了红色文化,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和灵魂洗礼。
随后同学们来到三河坝战役纪念馆,里面丰富详实的图文物等资料,再加上教官的详细讲解,让同学们更具体全面地了解了三河坝战役前后的故事,对肖克将军的“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这句名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同学们收获满满,感悟深刻,纷纷表示从这次研学中汲取了更多奋发向上的力量,“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军民同心、誓死杀敌,务实探索、薪火传承”的三河坝战役精神将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走革命先辈之路,感悟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路,见证了我们伟大国家的艰辛奋斗与坚定意志。它是一条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红色纽带,其中蕴含着人民的智慧和英雄的足迹。同学们了解了三河坝战役那段壮烈的历史后,高举红旗重走长征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革命精神的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长征精神是凝练的,也是生动的,是高大上的,也是接地气的。在三河坝,同学们重走长征路,追随革命前辈的足迹,更深刻体会了革命先辈长征的不容易,更感受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更领悟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汲取“长征精神”无穷力量,带着革命信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奔赴心中的梦想目的地。
学习国防军事知识,增强爱国强国之志
研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听取了教官讲解我国及世界兵器的基本知识,深刻体会了国防事业的伟大,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感受了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及和平背后的巨大付出,意识到新时代少年科技强国的使命在肩。随后,一批同学在教官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武器95式自动步枪火箭筒训练,一颗颗枪炮的射发,引发了同学们一声声的赞叹。同学们还观看了教官精彩的军事演练展示,军人刻苦训练的坚韧、严守纪律的作风,都给同学们震撼和启发,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倍增。
行走的课堂,别样的收获。高一校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科学兴趣”的大埔研学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通过参观访问、亲身体验、集体活动、同伴互助等为一体的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开拓了视野,学会了合作,涵养了家国情怀,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了科学兴趣,提高了劳动意识。研学实践促成长,知行合一在路上,高一东山人将带着研学所思所获,寻梦东山,勇毅前行。
拟稿:林笑、丘晓锋
图片:高一校区
一审:肖任承
二审:杨茹波
三审:郭思健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