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吃苦精神,自觉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广东梅县东山中学高一校区秉承“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最真的知识需实践”的理念,于5月20日、5月21日分批组织高一师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科学兴趣”红色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共有1000多名师生参加,按照“用耳朵倾听红色故事,用眼睛发现山河秀美,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受时代号召”的研学思路,研学队伍分别来到大埔三河坝革命纪念园、瑞山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瑞山天泉水厂三站。
早上8:40,研学队伍来到活动第一站——三河坝革命纪念园。青山埋铁骨,史册载忠魂。烈士纪念园内,挺拔的青松翠柏掩映着静穆的烈士纪念碑,如火的凤凰木花守护着长眠的革命英烈。在阳光下,纪念碑上朱德同志亲笔题写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格外耀眼醒目。
不朽功勋彪炳史册,红色记忆永不磨灭。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高一师生怀着崇敬之情聆听三河坝革命故事,感受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缅怀追思革命英烈们的丰功伟绩,传承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一名烈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位英雄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重温那段硝烟弥漫、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我们追寻的不只是纪念碑上铭刻的一个个名字,更是浩气凌云的革命精神和坚定如磐的革命信念。
红色基因因传承而发扬光大,革命薪火因接续而永垂不朽。学校副校长、高一校区校长林铭绪,学校副校长李炜豪,高一校区副校长石勇,学生科科长彭伟敬献花篮并整理花篮挽联,告慰烈士英魂。虽然硝烟早已散尽,战争早已停止,但是革命英烈的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革命先辈的精神永不褪色。
全体研学师生默哀一分钟,寄托沉痛哀思。随后,研学师生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集体朗诵祭奠英烈现代诗。铿锵有力的告白表达对英烈的崇高敬意,掷地有声的誓言彰显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默哀仪式结束后,全体研学师生缓步绕纪念碑一周,再次深情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铮铮誓言在烈士纪念园上空久久回荡,也在每一位东山人心中种下红色的火种。我们坚信,东中学子必当以红色的精神滋养坚定理想,以奋斗的行动自觉赓续精神,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奋力走好新时代属于青年人的长征路。
研学师生有序参观三河坝战役纪念馆,一件件革命文物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一幅幅历史图片记录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通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我们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缅怀历史、铭记历史;通过一段段红色故事,我们汲取榜样的力量,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不忘历史方能珍惜当下,牢记使命方能勇毅前行。
十点,研学队伍离开三河坝革命纪念园,前往研学第二站——瑞山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瑞山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位于梅州富硒土壤带,植被丰富,景区森林覆盖率超80%,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同学们通过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观察自然、拥抱自然、融入自然,收获美好心情,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开拓思维。
经过一个上午的跋涉,同学们稍作休息,安静等待,准备就餐。
为了更好地发掘瑞山自然、人文之美,稍作休息后,同学们克服炎热酷暑的天气和陡峭崎岖的山路环境,徒步2公里登上山顶,来到具有古朴遗风的客家传统围屋——瑞福园。是日,天空澄碧,纤云微絮。极目远眺,目力所及,远山含黛,山风沁凉。在瑞福园同学们切实感受到远山连绵与云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开阔豁达。
下山后,同学们来到本次研学活动最后一站——瑞山天泉水厂,了解水的净化流程。参观中,同学们发现当下净化设备技术含量极高,生产过程实现全自动化。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应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增强保护水资源的使命感。此外,参观净化流程,激发了同学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浓厚兴趣,培养了科学探求能力,丰富了探究体验。
充实的研学活动逐渐进入尾声。通过实地寻访红色历史文化的遗迹,传承峥嵘岁月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本色担当;通过领略日月山河的旖旎风采,响应奋进大潮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的时代号召;通过脚步丈量持久坚韧的跬步厚积,炼就复兴征程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健勇毅。
前人有语:“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同学们在研中学真知,学中悟大道,于研学磨炼中彰显当代青年风华。时代将责任和荣光赋予青年,当代青年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追梦,争作时代先锋,用担当、坚韧谱写别样的青春之歌!
图片:全体研学教师
撰稿:欧阳莉
一审:林文斌
二审:林铭绪
三审:郭思健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