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初中校区的地理学社、历史课堂、生物学社三个拓展课程共约100位学生在课程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于下午第7、8两节拓展课时间,在东山中学校园内参加了以“品校园之美 养爱校情怀 立报国之志”为主题的校内研学综合实践活动。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地理李彩娥老师负责开发,内容设计具体由地理梁少霞老师、历史徐彩霞老师、生物廖培玲老师牵头,带领本学科的其他老师共同参与完成。
下午第6节课下课,三个拓展课程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剑英校区1栋楼下集合。集合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学生们一定要听从老师们的指挥,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追逐打闹,有任何需求可及时跟老师汇报,不可随意离队;其次提醒学生们在研学的过程中,要专心听老师讲解,认真完成研学手册上的研学任务,并且在研学任务结束后要认真填写研学评价、撰写研学日记和研学反思。
安全教育结束后,由生物学科的老师带队出发,路线为从剑英校区开始,沿大同路前进。在沿途,学生们主要需要完成的研学项目是校园植物认种。生物学科的老师根据学生现阶段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充分利用校道两旁的绿化资源,教会学生认识不同的植物物种,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学生在沿途一边观赏,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完成研学手册中的研学任务:如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制作有特色的植物名称标牌;对东山中学校园植物建设提出建议;谈谈如何更好的美化东山中学校园。
图1 学生在剑英校区教学楼下开始听生物老师进行讲解
图2 生物老师带领学生从剑英校区楼下开始学习认种
图3 其他学科老师协助指导学生完成研学手册
图4 生物老师带领学生在大同路继续学习认种
植物认种连接了初、高中知识,利于为高中关于群落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增强了学生基本生物素养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爱护校园的意识,也提升学生对东山中学美丽校园的认同感,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立志考回东山中学,留在母校继续逐梦。
学生沿着路线一边走,老师一边继续指教不同物种。在生物老师教会学生认识“白兰树”后,地理老师接住话题,引导学生利用研学手册提供的学习资料,通过观察校园内大部分树木(如榕树、白兰树等)叶片的大小与厚薄情况,是否落叶或落叶季节特征,思考其与当地气候的关系。这是学生们的另一个研学项目“了解学校、家乡的水土”的任务。
图5 地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思考植物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图6 各学科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
沿着大同路行至邹锡昌科学馆前、叶澄海教学楼侧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英模”的灯箱展示区,由历史老师带领学生们完成以“崇尚英雄,传承精神”为主题的研学项目part1部分:了解十个灯箱上展示的“十大英模”,记住他们的名字并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
图7 历史老师带领学生到达展示“十大英模”的灯箱处学习
图8 学生们认真学习英模事迹
学生们除了在现场学习外,还可以在回家后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与他们相关的故事,并且可以把自己学习到的故事通过开展英雄故事交流会的方式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分享,也可以制作以英雄为主题的明信片、手抄报或徽章设计图向英雄们致以更深沉的敬意。
“十大英模”灯箱展示区学习完毕后,历史学科老师继续带领同学们沿国重路、云梯路抵达老校区的叶帅铜像前。在这里,学生们跟着历史老师完成研学项目“崇尚英雄,传承精神”的part2部分:了解铜像是什么时候建成;是根据叶剑英哪一时期的形象修建的;了解叶帅的事迹以及他与东中的故事等。
图9 历史老师在叶帅铜像前带领学生了解叶帅以及他与东中的故事
图10 学生认真完成研学任务
图11 学生认真完成研学手册
“崇尚英雄,传承精神”为主题的研学项目的开发,旨在希望带领学生通过熟知英雄人物叶剑英元帅生平事迹,了解叶帅与东中的故事,通过校内英雄人物展示牌,了解建国以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理解其精神实质,掌握英雄人物的可学之处,内化为自身行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自觉地学习英雄的精神和英雄的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确定自己学习的榜样人物,树立心中的英雄,定好人生成长的方向。
东山中学门口,梅江河缓缓流淌,年复一年,见证了多少莘莘学子的艰辛求学路,学生亦天天看着梅江河水涨水落。历史学科的研学任务完成后,地理老师继续带领学生完成最后一个研学任务:“了解学校、家乡的水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熟悉的梅江河,其水文特征如何呢?其水文特征与当地的气候关系如何呢?很多同学可能日日需要走过的浮桥,结合日常的观察,浮桥在什么时候会拆卸?与河水水位有什么关系?判断东山中学在河流的凸岸还是凹岸,并说明从自然条件考虑,是凸岸还是凹岸更适合聚落的布局?
图12 地理老师在叶帅铜像前带领学生了解梅江河以及学校布局选址相关内容
地理学科研学项目的开发,意图通过充分开发学校资源,把教育教学的空间从教室内拓展至校园内,把获取知识的途径从基本只靠课本转为结合身边的真实情景素材同步进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并用地理知识去分析和指导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培养利于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地理现象无处不在,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图13 参与课程的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图14 参与课程的全体学生合影留念
校内研学课程的开发,目的就是充分开发利用校内丰富的资源,带领学生开展校内跨学科的综合研学活动。此次研学课程的开发主要涉及到的学科有地理、历史和生物学科,希望通过校内研学课程的实施,丰富学生的研学经验,提升对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并在活动过程中更进一步领略到校园之美,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我们更是希望在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以及无私奉献甚至为国牺牲的精神后,帮助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找准人生成长的定位。这就是我们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品校园之美 养爱校情怀 立报国之志”所指。
(附课程指导老师:地理学科:梁少霞、李彩娥、曾娴静、戴远霞、朱诗有;历史学科:徐彩霞、何翠萍、陈玉璇、陈小益、林裕萍、钟秋苑;生物学科:廖培玲、蔡婷、李美玲、黄玲丽、徐青茹、马舒欣)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