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术性社团蓬勃发展,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研究生思享汇紧扣教育教学前沿问题,以理论微课堂、师德微故事、专业微分享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讲座活动。本学期共组织了 10 场精彩纷呈的微分享活动,主题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等多个领域,活动成效显著。
党委书记郭思健老师率先吹响分享号角,以“势”的认知与运用为主题,从何为势、形势态势、借势造势顺势乘势、干事创业要善于用“势”四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勉励大家在工作中要敏锐地洞察形势,精准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趋利避害中谋求发展。要善于创造有利态势,因势利导,做到善思善悟、善作善成!
罗晶老师聚焦现代化教学工具,分享了班级小管家、剪辑师、剪映、AI 工具等的用法心得,生动展示了科技走进课堂、数字赋能教学的做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教与学变得更智慧!
廖翠玲老师以“厚积薄发、行稳致远”为题,在学科教学、班主任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回顾来时路,成长始于点滴;坚信学思践悟,才能走好眼前路。用自身的所行所悟,在带班育人上给与会老师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李彩娥老师围绕“追求理解 让学习有意义”这一主题,从“我关于问题式教学实践的思考从何而来?”“我是如何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落地?”“我关于问题式教学的进一步思考”三个问题展开,呈现了一线教师对构建高质量课堂的执着追求和深度思考。
赖罗春老师进行了“以美育人 与美相遇”的主题分享。讲述了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解读了美术高考政策,分享了美术素养培养的实用方法,为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李炜渲老师以“焦虑亦助力,在焦虑中行动”为题进行分享。提出焦虑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关键在于正确认知与应对。接受情绪存在,内观自身,善于发现情绪背后的成长机会,提倡用有效的时间管理观来克服焦虑。
徐彩霞老师进行了题为“跨学科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分享。她以初中历史科组的《从传统到未来:非遗主题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跨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法。让与会老师对跨学科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推动跨学科特色课堂建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何维霖老师围绕 “AI 重塑教育生态,教师如何拥抱 AI” 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详细介绍了常见的 AI 工具,并紧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全方位展示了 AI 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的多样化应用场景。这些实例清晰地表明,AI 的广泛应用正在逐步重塑传统的教育模式,为教育带来全新的活力与无限的可能。
钟梦娜老师围绕“逆向设计,以终为始”的主题进行了分享。详细解释了逆向教学设计的概念,介绍了逆向设计的模板,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应用这一理念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鼓励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不断优化教育路径。
马舒欣老师以公开课为例分享成长故事,指出成功公开课是合理内容和精彩呈现的结合。提到从最初无亮点到如今出彩,源于自我的高要求、持续学习以及科组的大力支持。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借鉴,激励着更多教育者追求卓越。
教育是向美而生的旅程,研究生思享汇正点燃智慧的火花,每一场经验分享,就是一场思维的巅峰对话,老师们纵论教育之道,妙谈成长之路,每一次的分享都是对过去重新思考和审视的过程,都蕴含着教育的深度和温度。思享汇以开阔的胸怀,广纳各方智慧,不断汲取力量,以传承交流与分享的火种,照亮青年研究生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拟稿丨刘幼玲
图片丨孔鑫辉
一审丨梁晓娜
二审丨孔鑫辉
三审丨郭思健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
学校官网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