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东山中学迎来建校110周年华诞,学校举办庆典系列活动。梅州市委副书记王庆利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学校送上美好祝福,600余位校董、校友、嘉宾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东山中学砥砺奋进的拼搏历程,展望百年名校光明前景。
庆典系列活动高效充实、精彩纷呈:庆祝大会隆重热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岭南书院(东山书院)文化布展开展仪式庄重温馨,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竣工仪式简约高效,“满天星”计划导师颁证仪式振奋人心,师生活动主题展内涵丰富,象棋车轮比赛扣人心弦,“东山精神”大家谈引人深思,校友足球赛赛出水平和友谊,校友文艺演出赏心悦目。通过开展庆典系列活动,学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领导厚爱 殷切期望
梅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等上级部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市委副书记王庆利,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赵东,市教育局局长杨栋等领导出席庆祝大会,并参加岭南书院(梅州市东山书院)文化布展开展仪式和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竣工仪式。
▲东山书院是2021年全省重点打造的10个岭南书院之一,书院的文化布展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力争以“文化+”的方式不断深化拓展书院文化内涵,让书院成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地,第一期投入230万元。
▲学校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是梅州市教育领域民生工程重大建设项目,投入830余万元对新校区、剑英校区以及老校区的室外给水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项目竣工后,保障了高楼供水顺畅,改善了学校水质,同比节约用水约40%,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我校发展排忧解难,为教育事业办实事、解难事的生动实践。
在庆祝大会上,市委王庆利副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东山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祝贺和祝愿。
他表示,东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承载着客家人的求学梦想和不凡志向,是梅州教育一面响当当的旗帜。他希望,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传承弘扬东山精神,敢想敢干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善作善成顺势而为共促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擦亮文化之乡品牌,特别是把基础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投入,深化综合改革,奋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希望东山中学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正视差距、找准问题,直面困难和压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势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为重振梅州教育雄风、打造全省教育高地贡献东中力量。希望东山中学知重负重、不负众望,顺应广大人民期待梅州教育腾飞的美好愿望,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梅州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优良办学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八方来贺 共祝华诞
各届和各地校友共21个庆贺代表团、600多位校友、兄弟学校领导等各界嘉宾相聚学校,共叙东山情谊。学校准备了暖意浓浓、别具特色的迎宾礼,让校友、嘉宾们倍感温馨。
东山中学新五届校董会名誉董事长叶澄海校友发来贺信,表达对母校的深深祝福和殷切期盼。还有美国、香港、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惠州、南宁、梅州、五华等校友联络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曾宪梓中学等兄弟学校,70届、94届、95届、01届等届别校友以及省林业厅厅长陈俊光校友、李军校友等个人发来贺信、贺词共35封,表达对学校110周年华诞的美好祝福。
参加大会的校董、校友有:校董会董事长张少林及夫人方克芝女士,校董会副董事长罗活活、谢庆源,校董会名誉副董事长罗传厚、杨昭尊、张庆培、杨志濂,校董会副董事长吴坚的代表陈卫东,校董会副董事长南岭梅的代表张亮,校董会副秘书长肖丹宇,校董陈淼华、叶万春、黄剑文、陈志中、陈志云、郭洛先、谢春平、叶文锋、李雯宇、黄定城、郑志松、张建良、李凯顺、章航、郭淼亿、侯俊峰等,校董、校友联络处会长张其勇、刘文、梁君、叶日华、李百尧、幸建胜、李运良、刘运新等校友,校友联络处会长陈宁华、叶汉标等校友,校董、基金会理事陈展明、凌娜等校友,钟海旺、黄海林校友以及各校友联络处和各届校友代表。参加大会的嘉宾有:叶剑英纪念园管理局局长李理和,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杏玲,中山大学招生办主任荐志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卫国,中建一局北京公司华南区域副总经理姚顺民等,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校长林敏,兴宁第一中学校长张远明以及五华水寨中学等市内兄弟学校领导等。
校长致辞 校友心声
郭思健校长代表学校对市领导、嘉宾、海内外校友齐聚学校同贺华诞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东山中学建校110周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积淀了丰厚文化底蕴,培育了叶剑英、萧向荣、叶选平、林若、曾宪梓、曾毅、叶澄海等共五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为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奋进。110年来,学校取得长足发展和巨大变化:办学水平稳步上升、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师资队伍更有质量、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校园文化更加厚重、德育教育更具内涵、教育装备更加现代化、办学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10年来,一代代东山人弘扬东山精神,敢为人先,勇做时代弄潮儿,是母校的荣耀和骄傲!”郭校长向与会嘉宾细数了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热心乡贤和校友情系桑梓,善行不辍,为东山中学捐赠教学楼、功能场馆、教学设施设备、捐赠资金支持学校奖教奖学的事迹,并向这些大爱义举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说,全体东中师生必将铭记校训,心怀感恩奋进之心,不忘本来,继往开来,以学校110周年校庆为契机,汇聚众智、凝心聚力,全面激发内生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续创辉煌!与兄弟学校携手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贡献教育力量!东山中学新五届校董会董事长张少林在发言中对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东中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与厚爱表示感谢。他指出,百年红色基因,传承历史使命。东中建校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学术翘楚和治国栋梁。接下来,东中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东中人的智慧和力量。要培养吃亏精神,夯实未来基础,要努力钻研课本,考上理想大学,要传承尊师爱校传统,续创东中辉煌。
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广东招生组组长,东山中学04届校友钟海旺在发言中表示,东中“勇俭爱诚”的校训,在每个东中人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激励着一代代东山人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奋力拼搏。“转眼间,我从东中毕业已经快20年,但我却感觉自己从未离开,东中是让人始终牵挂的心灵家园。”钟海旺还勉励东中学子,“勤奋让我们趋近梦想,自律为我们保驾护航,热爱给我们不竭动力,感恩让我们不忘初心。”他说,希望大家永葆“勇俭爱诚”,为母校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贡献东中人的一份力量!
奉献爱心 助力发展
广大校友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对母校的支持和热爱,还有情系教育的乡贤和企业、公益机构持续出资支持学校,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爱乡爱校情怀。庆祝大会上举行了捐赠仪式。东山中学发展基金会从去年4月1日起至今共接到近300笔捐款。张少林董事长、郭思健校长向捐赠10万元以上的捐赠代表颁发捐赠证书。
校董会副董事长罗活活校友现场捐赠110万元,她深情回忆自己在东中6年的学习生活,如今已经毕业55年了,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情感。她说,东中历史底蕴丰厚,桃李芬芳,风华正茂。她希望东中教职工要用心教学,东中学子要用心学习,逆流而上,逆风飞扬,期待东中再创辉煌!
祝福祝寿 情满校园
在庆祝大会上,庆贺团领队移步前台向母校报告,并与各届、各地联络处代表团成员同呼祝福语、励志口号。校友们用最响亮的声音表达对母校的深情挚爱。
伴随着校歌《东山颂》的优美旋律,110名学生合唱团领唱生日快乐歌,1.1米的祝寿大蛋糕缓缓推向主席台中央,校友代表张少林董事长和郭思健校长一起切蛋糕,现场所有人齐唱生日歌,用歌声为东中110周年华诞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愿东中的明天会更好!
全体齐唱《歌唱祖国》,铿锵有力的歌声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充分展现了全体东中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进的节拍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时代!
弦歌百十载,东中正芳华。“铭记校训 续创辉煌” 校庆系列活动是学校前行的又一个新起点。我们将铭记校训,以学校110周年校庆为契机,汇聚众智、凝心聚力,全面激发内生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续创辉煌,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贡献教育力量!
拟稿丨 胡锦峰、罗秋平、林笑、万玉婷、钟孟科、钟梦娜
图片、视频丨新梅互联、梅州日报、校友、师生等
一审丨饶玉祥、张佳、饶松浪
二审丨林铭绪
三审丨郭思健
媒体相关报道
▶ 百年又十载,续创新辉煌!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举行建校110周年庆祝活动
▶东山中学庆祝建校110周年 王庆利代表市委市政府致以祝贺和祝愿
▶ 古书院新风貌!岭南书院(东山书院)文化布展今日开展
http://y.meizhou.cn/p/151021.html
▶ 献礼校庆!东山中学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竣工,总投入830多万元
http://y.meizhou.cn/p/151022.html
▶百年又十载,续创新辉煌!东中,生日快乐!
http://y.meizhou.cn/p/151030.html
▶东山中学110周年校庆日,这位毕业65年的老学长有话说...
http://y.meizhou.cn/p/151029.html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