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3月19日上午,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历史老师一行13人到我校开展学科交流活动。此次交流活动得到了学校主管教学的李炜豪副校长和教务科石勇科长的大力支持。在教务科的指导下,历史教研组认真做好组织筹备工作,热情接待分享。
上午9:30分,交流座谈会在尊师楼203室准时开始,会议由我校历史教研组组长李红梅老师主持,教务科石勇科长和我校历史老师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交流时间紧凑、内容充实,主要分为两个议程:议程一为两校教务科领导、教研组长分别介绍学校大体情况、历史科组建设情况;议程二为各年级历史组对接开展小组深入交流。
明确交流目的,分享教研组建设
石科长首先代表学校对来访学校的领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他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指出校际交流的重大意义,希望我校历史老师珍惜此次交流机会,虚心学习珠三角地区学校的优秀做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甘茂加老师对我校的周密安排、热情接待深表谢意,他介绍了大亚湾第一中学基本情况,并表示非常期待此次交流成果。
(学校教务科石勇科长讲话)
(左二,大亚湾一中教务处甘茂加副主任讲话)
我校历史教研组组长李红梅老师详细介绍了科组情况,交流内容主要分为科组基本情况、教研组建设、高考备考三方面。她从分块管理、集体备课、听评课常态化、命题、初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及成果等方面介绍了教研组建设情况;从统一备考模式、新老高三教研组交流常态化、借力助考个别辅导、资源共享等方面介绍科组高考备考的做法。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历史科组长龚友平老师表示我校新老高三交流、跨年级辅导方面很受启发,认为我校历史组在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具有借鉴意义。他分享了大亚湾第一中学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的一贯做法,充分结合学情自编导学案授课,在课堂上真正做到重视基础、以生为本。对此我校历史老师纷纷赞叹,并一致认为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李红梅老师讲话)
(大亚湾一中历史教研组长龚友平老师讲话)
分层交流细分享 学科互动促提高
为了更好地深入交流,使交流更具有针对性和互鉴价值,10:20—11:30分,我们以年级组(校区)为单位开展主题研讨交流活动。
(年级组历史老师交流研讨)
高一历史组围绕“课程改革、新教材、新上法”主题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交流,高一历史组老师了解到大亚湾第一中学学校的特色“导学案”授课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大亚湾一中如何在课堂上做到“以生为本”的做法很有启发性。
高二历史组围绕“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背景下如何进行高考备考”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双方就选修教材的处理、教学进度安排、复习授课模式、基础知识落实、试题命制资源等方面交流了具体做法。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双方在很多方面做法都具有一致性,尤其是在落实基础知识方面,我们一致认为课堂小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应该长期坚持。
高三历史组围绕“高效备考”主题进行交流研讨。经过交流,我们发现两校在一轮和二轮复习思路和做法方面大致相同,但又各有特色。比如大亚湾第一中学在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此外,他们在时间管理方面也做得非常好,充分利用好零碎时间,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早上6:30—7:30、中午11:50—12:20、晚上6:30—7:00这些时间段都有安排统一的早读、午练和晚读。周一到周五晚修都有固定15分钟练16道选择题,周六练一道主观题。同时,他们也充分肯定我校在考后的数据分析和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一些做法。
初中历史组围绕“提高学习兴趣,落实核心素养”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我校徐彩霞老师从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初中拓展课程、导学案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初中历史科组情况,得到了大亚湾第一中学老师的高度赞扬。特别是“手绘历史”、“手作历史”课程,一中老师认为这种形式符合初中生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非常有利于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此外,双方还围绕初中教学进行交流与探讨,如思维导图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基础知识的落实、中考备考等,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水相荡而生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此次交流活动时间虽短暂但内容丰富、沟通无限。通过彼此间真诚的分享,思想火花的碰撞,凝聚教育共识,共同探寻教学规律,一起感受教育的美好!
供稿/图片:东山中学历史组
整理:黄贱芳
审稿:李红梅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