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271字,阅读约需7分钟
编者按
个人信息
毕业中学: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学科兴趣一定是第一位的。不论是化学还是其他学科,它们固然有自己的艰难晦涩之处,但更多的乐趣恰恰隐藏在困难背后,等待我们去发掘。如果我们总是以消极的眼光去看待一门学科,心里总是有一千一万个“好难啊,怎么可能学得会”的念想,那么你就很难产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探索欲望,也就无法有所成就。于学而言,你可以从掌握一个不知道的知识收获喜悦;可以从做题目中查缺补漏,为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感到喜悦;也可以从教会同学一道题,掌握一个知识点中获得助人的喜悦。
以我为例,高二上学期,面对许多老师的不理解甚至反对,我仍然坚定地选择学习化学竞赛的知识。高三总复习时,我依然会抽空学习一些课外的化学知识,并常常在晚修下课后步行回宿舍的路上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在总复习阶段,我会将一些平时不在意的小知识点记录在课本封面,每看一眼这些“小细节”,就多一份放心和满意。有了兴趣之后,我们便能有无穷的动力,推动自己不断向前踏出探索的步伐,从而一步步抵达化学世界的最高处。
适当预习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高中阶段开始,化学考试便不是简单的对元素、物质性质的记忆或是单一知识点的重复考察,而是各个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变化,知识点之间的贯通性越来越高。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固定章节,而是在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中穿插与之相关的知识。
比如,学习有关铁元素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能会讲解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的同时,再讲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而这两个知识点并不在同一章节;再比如,在选修课本中介绍工业合成氨时,会将有关做法与另一章节“化学平衡的移动”的知识相联系。
如果没有提前预习,把相关知识点的关系捋清楚,那么在上课时就很有可能“不知所云”,跟不上讲课节奏。即使勉强跟上节奏,也有可能只是似懂非懂,只理解到知识点的表层含义而不能触及不同知识之间的深刻联系。
当然,我们也决不能因为自己对知识有超前学习就心生浮躁,“自以为是”,认为“反正我已经知道了”,上课只顾埋头做题,不愿听讲,甚至将时间花在其他科目上。带着自己预习的理解去比较老师的理解,能让我们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也能纠正预习时形成的错误理解。
要学好化学,心中还要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了解自己还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大部分同学都不缺乏想学好化学的心,缺少的是一条明确的进步方向。一些同学可能会抱怨,自己明明做了很多的题,课后也很努力看书,为什么化学成绩还是没能提高呢?我认为,有可能是陷入了“无目的、低效率学习”的囹圄,这包括我们常说的“机械刷题”和“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效率低,收益低,还会消耗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身心俱疲。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明确的努力方向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社会上普遍流传的一句话: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唯有静下心来,刀刃向内,反思自身化学学习存在的问题——是元素知识方面积累不足?是计算能力不足?还是思维缜密程度不够?这样才能够明晰进步方向,进而“集中火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举几个实际的例子,我在实验探究题中常常理不清做题思路,且作答逻辑不清。因此我选择主动向老师寻求有关资料并询问做题技巧,最后总结出了完整的答题套路,如写实验步骤时要先控制变量、确定用量后再写操作步骤,解答有机合成题要从题干中寻找关键步骤。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实验探究题也不再是我的弱项。
高三后期的综合性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常常在一些简单的与化学常识有关的题目中出错,比如,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品,煤焦油是煤干馏的产品,于是我将这些易错易混知识点记录在必修一课本封面,且每天要求自己去翻看记诵。这样一来,我在化学常识方面的非必要丢分大大减少,成绩也有了阶段性提升。
祝语
总而言之,化学这门学科让我的视野得到了多方面的拓宽,让我在高中的艰辛三年里觅得了一方心灵净土,缓解了我在最艰苦的高三时光中的繁重学习压力。真心祝福各位同学能够寻得化学学科的乐趣,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取得理想的成绩!
供稿 | 林宇轩,内容有修改
美编 | 张玉洁
图片 | 焦翔宇
备考锦囊
备考锦囊
备考锦囊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