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风采> 初中校区> 正文

教与研携手 学与思并肩——初中校区2022年秋季第二次教学评研活

发布时间: 2022-12-13 20:20 发布单位: 教与研携手 学与思并肩——初中校区2022年秋季第二次教学评研活 浏览量: 【公开】


2022年12月9日,我校初中校区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教学评研活动总结大会,大会由教务科副科长李彩娥主持,校区校长谭天树、校区副校长温素球、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开课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教学评研环节,先由三位开课老师进行自我总结发言,随后相应教研组长作总结汇报,最后各评研组老师提出教学建议。

地理组黄柳苑老师自我总结公开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时谈到,教学设计从学生身边素材入手,树叶、梅江河、三河坝、太空空间站、苏区振兴,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信息获取能力,整节课的亮点在于整体设计新颖有创意,课程导入(家乡的河)-小组活动(绘图画图)-课堂提升(描述家乡的河),育人理念站位高,培养立根乡土,胸怀祖国。

地理组教研组长张志雄老师点评到,黄柳苑老师的课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亮点有:学案的应用,让教师教和学生学有抓手,有载体;情境的创设和探究有创新;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指出一些不足:教学过程仍需要多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过程;通过学案建构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有描绘河流、问题探究等,但如何更好地落实学生活动上仍需思考和改进;本节课教学评价环节还是相对较少,教学中要针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完成情况及时评价学生的好和不足的地方。

                                             

1670828574257921.jpg

2 (2).jpg

3.jpg

    化学组邹容老师总结公开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分享了教学思路:通过分组实验认识仪器、掌握仪器的连接和气密性的检查并深刻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本节课较传统课有三方面的尝试:①在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中开展实验探究,形成认知上的驱动;②用手机传屏并拍照上传,实时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③让学生自主创新开发自己的制取装置,并颁发奖牌给予奖励。

评研小组成员刘伟君老师点评到邹容老师把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搬进课堂,教学能力突出,语言简练准确,演示操作规范,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运用完美融合,教学有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听课,积极主动参与,兴趣浓厚,在分组实验中同伴互助合作,师生关系非常和谐,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圆满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优选实验方案和学生实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制取二氧化碳,教学时间分配总体比较合理。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1.教学过程中,回归课本,回归教材不够到到位,教材终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一定要突出教材的地位,在教材中该画重点的地方还是要划重点;2.学生用试管的简易发生器要用铁架台固定比较安全;3.不要预设实验方案,让学生来提出方案并优选,更能让学生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学关键环节,学生质疑生成成为课堂核心价值。

1670828671203760.jpg

1670828671756724.jpg

1670828671334254.jpg

    张义琼老师在初三(7)班开设了一节《现代文阅读题型巩固》的中考复习示范课,把现代文阅读题型科学地总结归纳,教会学生运用立足中考,结合课本,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

语文教研组长张淼昌老师提到这节公开课是一场视听的盛宴,也是一节名副其实的示范课,帮语文组拿下了最难啃的骨头。课堂非常流畅,知识点的梳理也非常清晰,知识点与实例相结合操作性很强,给了大家很好的启发。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以知识点体系为本,注重概念理解、考点分类、答题规范、应试技能,为学生搭建知识体系;在梳理知识点时回归教材,通过教材《溜索》中涉及到的考点内容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这让我们对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有了深入理解并深受启发;义琼老师通过学生问题的呈现,通过个别和集体回答来发现问题,比起老师灌输知识点和学生机械记忆效果要好,最后提一个语文组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用好这份宝典。各位语文老师可以进一步去整合。可以把《溜索》换成《故乡》《背影》《变色龙》等初中教材里的课文,依样画葫芦把几篇经典篇目讲透,从七年级就开始操作。然后,《溜索》只是个例,内容还可以再丰富一下,如果从学生已学过的文章再选取二三例,学生的思维在回归教材时扎根会更深一些。还有一些新题型,新问法,都可以充实到这个复习宝典中。

1670828743379373.jpg

1670828743535494.jpg

1670828743208189.jpg

    最后,学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都表示,跨学科的教学评研能学习到一些自己学科比较忽略的教学方法,为各学科搭建了很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学科之间的很多教学教法往往是相通的,通过课堂观察其他学科的做法,也可以为自己的学科发展提供参考的方向。

 

 

撰稿:丘利华

一审:李彩娥

二审:谭天树

三审:郭思健



学校地址:梅州市梅江区学海路8号     电话:0753-2222890/2219118     版权信息: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备案号粤ICP备09054200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