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初中校区组织教学评研交流活动,活动由教务科副科长李彩娥主持,校区校长饶玉祥、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开课老师参加了评研。
教学评研活动,先由四位开课老师进行自我总结发言,随后相应教研组长作总结汇报,最后由评研组老师就听课情况提出教学建议。
政治组王佳乐老师总结此次公开课《生活需要法律》时分享了备课心得,本节课看起来简单,但其中的知识点较多,法治的内涵等对初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本课以《民法典口诀歌》为导入,导入方式新颖,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我们的一天和一生为切入点,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整个课堂用各种案例和探究活动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法制意识和尊法守法观念。但是课堂以老师教授为主,探究活动时间短,师生互动较少,整体课堂略显沉闷。
政治组教研组长廖苑村对本节课点评:王老师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不像新老师。佳乐老师任教不到一年,但他的整体表现非常成熟老练,对课堂节奏驾驭游刃有余,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做题,笔记区归纳的标红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记忆,同时对教学资源的选取典型有效。如果能够增加一些学生活动,由学生对探究进行深入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更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性,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各评研老师评价佳乐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资源运用得当,作为新老师,课堂把控非常不错,在课堂小结中对整堂课进行了情感升华,对学生做到了价值观的引领,落实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建议:1.注意教学仪态,多点肢体语言;2.探究活动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发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3.课件很精美,但是知识框架结构化不够明显,建议一级标题在每一页都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语文组陈婷芬老师自我总结:本节课《聚焦“不”,读懂韩愈》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教学。字词的落实主要通过预习布置学生熟记注释,完成练习,上课之前检查。文学层面,赏析关键词“不”作为突破口,通过学生集体、个人反复朗读,从朗读中体会韩愈的感情,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文化方面是通过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韩愈,学习韩愈不躺平、不放弃、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整节课属于单篇精讲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特征,即“课程内容结构化,课程内容情境化,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组教研组长张淼昌老师点评,婷芬老师在上这节评研课前,我们达成共识,就是这节课要辐射到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去,不要为了上公开课而上课。从这节课的具体实施来看,婷芬老师从文字、文学到文化的思路,“一字立骨”突破文章重点,共情韩愈等都达到了我们既定的效果。婷芬老师非常用心,为了解决关键词“不”的解读,想了好多办法,最后才有了这节课顺利的呈现,这节课也完成了教学目标,达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各评研老师评价婷芬老师这节课:很喜欢这节课,实践了“学习中心课堂”理念,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懂了韩愈的情感,示范朗读的学生读得非常好,情感非常到位。特别是课堂最后的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们怀才不遇怎么办?从个人升华到国家,用习总书记的“习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作结。呼吁学生珍惜好时代,努力成为人才,明确责任担当。打通文本与现实,实现学生精神的拔节成长。课堂最后的评价量表做得非常好,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为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施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借鉴,是一节高质量的有效课堂。建议:让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时从个人自行朗读琢磨,变为分组朗读,每个小组读一句话,同时还能进行同伴间的评价,提高同学的参与度。
英语组林妍老师先给大家分享本节课《Reading and speaking》的教学设计,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首先用AI软件生成的两个小场景的课本剧为导入,以小男孩的求助信和回复的建议信为主线,用5个活动任务把本课的内容和目标贯穿起来;把两封信分开做了两个学案,单行和双行的同学领到的学案不同,并通过活动2前后桌的对话询问,完成信息流通,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见解,把他们给出的课外词汇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最后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与家人相处。几点不足:1.本课对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较高,回到问题的基本是中上层的同学,课堂中部分同学参与度不高;2.活动3中思考对信中的建议是否同意,没想到全班同学都一致同意,而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同学的批判性思维;
各评研老师评价林妍老师这节课:以小剧场为导入,学生表演很到位,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有代入感,利于后面讨论活动的开展;以信为情景主线,教学思路清晰,实现了一境到底,教学效果良好;给AI技术如何更好的应用到课堂进行了有效示范。建议:1.全英教学可能适用于中上层同学,课堂适当用中文解释,或者课件中展示中文翻译,照顾后层同学;2.回答问题的学生覆盖面不够,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问题设计,做到真正因材施教。
生物组黄玲丽老师的自我评价:本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希望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在自己动手体验中学习知识,因此这次课堂安排了较多的活动内容,首先是课前三天的实验准备,然后是课堂现场采样进行显微镜观测,接着用轻粘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细菌结构模型制作,活动进行顺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显著。但是本课是新课,这种形式也是第一次尝试,所以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熟练、实验中有不如意的问题,另外实验仪器太少,显微镜只有一台,学习效果打折扣。
生物组教研组长李美玲老师点评:整节课课堂效果非常好,教学设计好,学生活动开展好。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新课标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设计上,先通过洗手前后手上菌落的培养宏观认识“细菌”;再通过手上细菌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微观认识“细菌”的形态;最后通过细菌模型的制作,进一步巩固细菌结构的认识,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渗透了结构与功能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活动指导,时间的把握等做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可以体现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各评研老师评价玲丽老师这节课:作为一节没有试讲过的新课,是相当成功,是一节高质量的有效课堂,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显著。整堂课节奏紧凑,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运用得当,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动手做实验、制作模型,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促进课堂生成。课堂最后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和课堂自我评价。建议:1.课堂内容过于饱满,学生缺少自我总结、归纳的时间和环节,对于课堂的活动可以根据班级的学情和课堂内容容量进行取舍;2.课堂最后的总结最好能呼应课堂导入,联系生活中与本堂课有关的例子进行再一次的升华,如消毒柜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冰箱拿出来的食品不能直接食用等。
各教研组长对教学评研的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认可,非常有利于促进开课者的专业成长,推动教研组的建设,加强老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和进步。开课老师表示,这样的教学评研活动能促使老师走出舒适区,虽然每一次开课的过程都是一段极其煎熬的过程,但对于个人的专业成长就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务科副科长李彩娥老师总结提到,本次教学评研有几个亮点:一是婷芬老师“教学评”一致的课堂实践有了一个突破,是个很好的启发和示范;二是每节课的设计都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科本质,发挥了育人价值,使得“课程育人”功能走实走深;三是对公开课的定位有了一个新的思考,公开课要为高质课堂、有效课堂进行探讨和示范,要对原生态课堂、常规课堂有更好的指导和借鉴价值;四是课堂全面开放,各学科、各年级的老师均可观摩,使得精品课堂能在最大程度上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
校区饶玉祥校长充分肯定了校区的教学评研,认为这是实实在在地真评和真研。老师们心胸宽广,敢讲敢评,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老好人,客观地评价公开课的亮点和不足,真正为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他希望每位老师保持初心,把这种踏实、务实、求真的作风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个体间、学科组间加强相互学习、自我反思,努力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并借这股真评真研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推动校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图文:梁少霞
一审:李彩娥
二审:饶玉祥
三审:郭思健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