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生长的第二次高峰期,身高每年平均增长6-10cm,体重每年平均增加5-6kg。然而,在这个成长的黄金时期,超重与肥胖却悄然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烦恼。
为加强青少年营养健康教育,防治超重肥胖问题,校区抓住“中国学生营养日”这一契机,在5月22日下午,开展了一场营养健康科普讲座,主题为《绿色青春餐盘--防治青少年超重肥胖》,由校医室谢珍艳老师开讲。
讲座围绕三大主题展开:青少年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选择健康零食、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保持合理体重。谢老师强调:饮食营养是防治超重肥胖的关键因素,她倡导学生们要树立健康饮食观念,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讲座最后安排了抢答互动环节,检查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现场同学们踊跃参与,气氛活跃,宣讲活动获得师生广泛好评。
链接:预防青少年肥胖的知识科普
青少年原发性肥胖,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影响运动能力;影响骨骼肌肉发育;影响认知发展;影响心理健康,影响心血管系统(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糖尿病、不孕),呼吸系统(睡眠呼吸终止征)、消化系统(脂肪肝、胆结石),增加成年后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目前,国际通用判断肥胖简易指标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腰围主要判断是中心型肥胖还是腹型肥胖,腰围越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
体质指数BMI(kg/m²)=体重(kg)/身高²(m²)
1.食养原则与建议: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每天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选择小份量的食物以实现食物多样,每餐8分饱。
肥胖青少年减重过程中,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增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谷物和杂豆摄入。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
2.合理选择零食
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活动量大,能量消耗多,食物量少,需要适当的零食给三餐作补充。如何合理选择零食呢?
零食:指一日三餐之外吃的所有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零食摄入要适量,不能影响下一次的正餐,更不能用来替代正餐。零食分为推荐零食和不推荐零食。推荐零食应天然、新鲜,营养均衡,能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不推荐的零食:加工过度,高油、高盐、高糖,这些零食缺乏营养,易导致过多能量摄入,加工过程中损失了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高脂、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在短期内,可能影响学习或体育运动,长期过多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或超重。
《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核心建议: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优选水果、奶类、新鲜水果和原味坚果,零食新鲜、营养卫生,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合理选择零食还要注意:规律三餐,以正餐为主,少吃零食。睡觉前1小时、看电视、玩耍时不吃零食,告诉家长不购买营养价值低的零食,营造健康的家庭食物环境。
3.足量饮水,不喝、少喝含糖饮料
识别含糖饮料。添加糖可以提供能量,但是我们不应该摄取过多的含糖食物。因为日常食品可能都添加了糖分,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摄入了过多糖分。糖会增加龋齿、糖尿病的风险。识别含糖饮料,营养标签、配料表是关键,含糖饮料主要看配料表里面是否含有糖(如果葡糖浆、白砂糖等),营养成分表中有碳水化合物(糖)。代糖饮料也要少喝。
4.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用餐时长适宜,早餐约20分钟,午餐或晚餐约30分钟;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在选择零食时,应首选奶及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原味坚果。
5.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保证每天至少6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
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运动,培养其运动技能,每天校外身体活动时间达到60分钟。运动还可以宣泄情绪,引导其释放心理压力,避免情绪性进食。
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建议13~17岁儿童青少年为8~10小时。将每次久坐行为限制在1小时以内。
供图:骆伯阳
初稿:谢珍艳
一审:李彩娥
二审:饶玉祥
三审:郭思健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